时间:2014年10月30日14:00
地点:万丽天津宾馆
国际BIM主题沙龙现场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来了我们分论坛,就是明天举办分论坛的嘉宾,提前一天到达我们的会场,跟媒体朋友举办一个BIM的沙龙会。这个BIM 沙龙会也是我们“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大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沙龙会的主旨就是希望我们这些专家和我们的媒体朋友能有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魏来主持沙龙
首先我来给各位媒体朋友们介绍一下出席的各位嘉宾:
从我这边来,首先从我自己来吧。我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所所长,我叫魏来。坐在我旁边这位是傅炜杰,他的英文名字我发音不准,中文名字叫傅炜杰,他是我们新加坡CPG集团(相当于BIM中心)的子公司Dihub公司的总经理。
中间这位叫于洁,我估计媒体朋友都比较熟悉,这是在我们中国BIM界出镜率较高的专家,是我们中国建筑设计院的主任。
接下来一位叫Woo Young Kim,是一位韩国朋友,他来自于韩国建设经济研究院,是一位在BIM方面研究了超过20年的专家。
接下来一位也是BIM界的一位非常著名的老专家。说实话年龄挺年轻的,但是资格非常老,他是于晓明,于总。他是来自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安装工程集团 的设计总监。如果各位有对于施工特别是对于我们最著名的上海中心,这是我们国内最高的楼房,上海中心的BIM实施过程有任何疑问,我们于总一定会给你一个 非常完整的答案。
首先,我对于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另外我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媒体朋友,有很多我都认识,也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我先啰嗦一两句,今天我 想这样,我先定一个基调,今天的媒体沙龙会,在我设想当中是一个专家和我们的媒体之间的一个互动讨论,这样的机会说实话并不是很多,我想把更多的提问或者 讨论留给我们媒体的朋友,而不是仅仅我们专家在讨论,这样就能够达到您这边想问什么,我们专家回答什么。可以很尖锐没有问题,你最好把我们的专家难住!
接下来我想感谢媒体朋友今天的出席和到来,咱们就正式地进入议题。谁来先提问?
记者:我是来自中国房地产报的记者,我想问在座的嘉宾一个问题。2014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期,开发商现在面临着一个生与死的问题,但是他们也在悄悄地关 注,比较低调地关注一些BIM的住宅产业化的问题,关注在渡过危机之后,这些技术转型将如何让自己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想问在座专家,BIM会给房地 产行业带来哪些创新和转型?BIM会产生哪些新的变化?社会角色和分工会不会因此而改变?请各位专家解答一下,谢谢!
新加坡CPG集团Dihub公司总经理Poh Wee Kiat发言
Poh Wee Kiat:大家好,我的国语不是很好。欧洲杯开户app:BIM技术在整个社会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就说以前。在整个建筑行业以前我们是用纸和笔绘画,我们必须去提交,提交之后我们经过3D三维的方式做一个模型,现在,那样的时代已经过了。当时的时代以3D建模为主,有了BIM以后,这些模型都成为了资讯、信息,在不同的方面不管是承包商也好,设计单位也好,都必须在模型中取出信息达到他们想做的东西,这就有了一个转折点。不光是我们这个行业,在新加坡我们有指定的,需要通过BIM格式提交的文件。我们所谓的国家人才阅读这些,他们也需要培训,不代表所有的这些人都会读取信息。这个模型带有信息,但是你能够在里面拿出什么信息还得看你自己。因为毕竟在新加坡不同专业、各种部门的人士也必须受这些培训,学会怎么去阅读这些3D模型的信息,所以和以往二维的方式转折非常大。角色分配上我觉得责任和压力多了很多,但是价值观提高了,因为在新加坡我也是这样读过来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中心主任于洁发言
于洁:我讲讲我的理解,其实速度发展慢了以后是一个好事,能够沉淀下来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这个时间点对于技术革新来讲是非常有优势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它给你时间和给你动力去找到新的增长点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是这么一个关系。你看咱们在商业中,比如说电子商务跟传统的销售商场,无论谁输谁赢,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