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芳2011-08-18 16:01:22来源:中房网
·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系列之一
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孕育最佳绿色住区
——开彦谈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研究思路及成果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课题研究项目《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顺利通过住建部科技司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尤其是该课题重要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受到了验收专家委员会的一致肯定和赞誉。专家们认为其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建设体系的空白,对指导我国城镇绿色住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推广价值。为此,笔者采访了该课题主持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开彦先生,重点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成果。
评估基础:“绿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节省”
在绿色建筑研究的众多领域中,课题组为什么会选择评估标准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呢?开彦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是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基础。这就好比一把标尺。有规矩才成方圆,有标尺才能衡量出建筑与住区真正的成色。”
“同时,通过编制标准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惯例。”开彦介绍说,在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和运营方式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上,英、美、日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基于各国国情和绿色建筑发展基础并各具特色的评估标准。其中,以美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最为成熟和具有影响力。因此,课题组重点选择了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作为对比体系,从技术、管理、运营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现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并具有行业引领性和国际相应要素的绿色住区评估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开彦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有着明晰的认识。他说,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缺乏基层发展的动力,整体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概念满天飞、炒作超过实干等浮躁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的纵深发展。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立和相关技术的集成是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软肋。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绿色建筑的本质内涵不等于单纯的节约,也决不等于绿色技术的简单叠加。它强调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建筑和住区环境中的反映,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环境保护切实可行的途径。绿色建筑不仅是对大量绿色技术的优化和整合,也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丰富的内容。”
他介绍,在美国,绿色建筑最初的兴起是民间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环保行为,经过不断的发展,绿色建筑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经济和社会的内涵。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经济刺激法案。这一法案中有超过25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建筑的“绿化”,发展绿色建筑正成为美国能源改革和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世界上较为知名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一,德国DGNB体系的核心是强调全寿命周期建筑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体系的完善,而是将之作为文化、社会、经济可续发展的基础要素来考虑和推进。
开彦认为,首先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客观、公正、普遍认可的评估体系,才能从深层次引导绿色建筑全面、健康的发展。
国际接轨:行业评估重在引导
开彦说,尽管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稍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逐步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自2004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扩大宣传影响、交流绿色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推出国家基础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系列,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有效管理做了积极的准备。这些都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成为课题开展重要的指导原则。
开彦说,相比较,课题成果《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更侧重于对绿色建筑高目标的引导。他认为,尽管各国和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不同,但是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对绿色目标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绿色建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的研究手段和各项指标体系应与国际水平趋同一致,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国际水准联动起来,将有力带动我国建筑业的高标准运行,并真正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居住质量。因此,制定一个切合地区实际且与国际目标要求接轨的评价体系,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