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15:01:02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含联营合营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1385.01亿元,同比下跌33.2%,低于相比TOP10房企平均45%的降幅。
??◎ 作者 / 房玲、易天宇
??核心观点
【销售降幅低于TOP10平均水平,中海宏洋受市场影响更大】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含联营合营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1385.01亿元,同比下跌33.2%,低于相比TOP10房企平均45%的降幅。其中,中海宏洋的合约销售金额达208亿元,同比下降51.9%。可见,布局三四线的中海宏洋在疫情及行业下行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展望下半年,中海地产的总供货预计达5500多亿,其中货值40%聚焦一线,30%聚焦强二线,货值储备充足,但销售情况仍需观察具体市场走向。
??【上半年并购投资占比21%,未来继续关注更多并购机会】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含联营合营公司)合计新增土地储备459万平方米,合计拿地总价53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8%及32%;对应新增总货值1081.9亿元。上半年权益建筑面积占比上升至97.4%,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对于合作态度更加保守。但在行业洗牌的背景下,中海地产积极收并购,上半年于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并购投入106.6亿元,约占权益总价的21%。中海地产董事会主席颜建国表示,“未来几个月,中海会保持积极姿态,全面撒网,希望有更好项目能够进来。”
??【净利润下降21%至243亿,如何平衡质量与规模发展是主要问题】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营业收入为1037.89亿元,同比下降3.8%。同时利润率水平也在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了5.08个百分点至23.46%;净利率同比下降了3.41个百分点至16.95%。在此背景下,中海毛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9%至243.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9.9%至175.94亿元。除了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下滑之外,期内的外币汇兑净亏损23.9亿元也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未来,如何平衡质量与规模发展依旧是中海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加权平均融资利率3.44%,财务优势突出】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44%,较年初继续下降0.11个百分点,处于行业极低水平。2022年7月,中海有发行了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发行利率3.26%,低于2022上半年的综合借贷成本,预计未来中海融资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中海地产的财务指标也十分优异,未触及任何红线,扣除受限制现金后的现金短债比为2.41,净负债率为38.96%,处于40%以下的行业较低水平;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4.58%。稳健的财务情况以及较低的杠杆率,能够让中海在当前环境下拥有更多购地机遇,为未来加速扩张打下基础。
??01 销售
??降幅低于TOP10平均水平
中海宏洋受市场影响更大
??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含联营合营公司)共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1385.01亿元,销售面积约626.43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跌33.2%及40.3%;销售均价22110元/平米,相比年初增长13.12%。相比上半年TOP10房企的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滑45%,中海主流城市、主流地段的投资布局,具有一定抗压优势。期内,中海地产的整体销售回款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88.0%,境内销售回款率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至95.1%。据管理层透露,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含联营合营公司)货值约4200亿(包括新增货值约1400亿),按此计算去化率仅33%;展望下半年,中海地产的总供货预计达5500多亿(包括新增货值约2400亿),其中货值40%聚焦一线,30%聚焦强二线,货值储备充足,但销售情况仍需观察市场走向。
??从集团销售结构来看,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各区域合约销售金额累计达1041.3亿元,同比下降12%;而合联营及中海宏洋部分的合约销售金额达343.7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中海宏洋销售为208.2亿元,同比下降51.9%。由此可见,布局三四线的中海宏洋在疫情及行业下行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
??从各区域来看,北部大区是中海主要的销售贡献区域,销售金额占比达到了27%;南部大区销售金额占比则为18%。此外,上半年中海地产在港销售创新高,港澳海外大区的合约销售额达110.4亿元,占比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至8%;有4个城市(北京、天津、香港、广州)合约销售金额超百亿元,29个城市市占率位居当地市场前三。
??02 投资
??并购投资107亿占比21%
未来继续关注更多并购机会
??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不包括中海宏洋)于内地13个城市合共新增21幅土地,共新增拿地建面357.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拿地总价为480.05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一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47.4%,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对应新增货值占比94%。中海宏洋新增拿地建筑面积101.44万平方米,拿地总价51.0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3%、81%。上半年合计新增土地储备459万平方米,合计拿地总价53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8%及32%;对应新增总货值1081.9亿元。
??从新增土储权益来看,上半年权益建筑面积占比上升至97.4%,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对于合作态度更趋于保守。但在行业洗牌的背景下,中海地产积极收并购,上半年于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并购投入106.6亿元,约占权益拿地总价508亿元的21%。具体来看,1月份中海地产以36.88亿元从雅居乐和世茂收购广州亚运城项目股权;3月,中海又以62.4亿元收购上海杨浦城建江浦项目。对于接下来的并购,中海地产董事会主席颜建国表示,“未来几个月,中海会保持积极姿态,全面撒网,希望有更好项目能够进来。”
??从拿地结构来看,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主要于中西部拿地较多,新增土储建面占比达到了41%,同比大幅增长了24个百分点;其中成都达68万平米,长沙、银川新增土储建面均超30万平方米。除中西部区域外,环渤海区域新增土储占比达到了26%,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新增土储达73万平米,在各城市中位列第一。从城市能级来看,中海地产于一二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为89%,相比2021年大幅增加了36个百分点。随着一二线新增土储占比的增加,拿地均价较上年继续增长了31%至11561元/平米。此外三四线的占比为11%,三四线城市中汕头的新增建面达到了约29万平米,规模相对较大。
??截止2022上半年末,中海地产(不含中海宏洋)拥有土地储备4705万平方米(权益4095万平方米),较期初下降7.8%;中海宏洋拥有土地储备2734万平方米(权益2354万平方米),较期初下降8.2%;合计拥有土地储备达到7439万平米,较期初下降7.9%,可支持中海未来约3年的发展,未来可把握机会进一步补充土储。
??03 盈利
??净利润下降21%至243亿
质量与规模发展平衡仍是关键
??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营业收入为1037.89亿元,同比下降3.8%;主要是由于物业发展收入同比下滑3.96%至1008.49亿元。截至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已售未结转金额为2431亿元,预计下半年整体营收规模将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中海的利润率水平也在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了5.08个百分点至23.46%;净利率同比下降了3.41个百分点至16.95%。在此背景下,中海毛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9%至243.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9.9%至175.94亿元。
??自2021年开始中海的净利润规模就出现了不增反降的情况,2022上半年进一步出现大幅下滑,除了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下滑之外的因素外,期内的外币汇兑净亏损23.9亿元 (2021年同期:净收益10.4亿元) 也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未来,如何平衡质量与规模发展依旧是中海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若严格恪守拿地标准或导致无地可拿,若一味加大拿地力度又将对利率水平造成影响。
??04 偿债
??加权平均融资利率3.44%
财务优势突出
??历年来,中海地产的综合借贷成本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先后于境外新签两笔共40亿元的5年期固息贷款,境内发行债券共180亿元,包括成功发行18年期50亿元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为发行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碳中和债券产品,也是期内同类产品发行利率新低;此外公司债60亿元;中期票据70亿元。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44%,较年初继续下降0.11个百分点,处于行业极低水平。2022年7月,中海有发行了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发行总额20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3.26%,低于2022上半年的综合借贷成本,预计未来中海融资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中海地产的财务指标也十分优异,未触及任何红线,属于绿档企业。2022上半年中海持有现金达1253.21亿元,同比上升了6.72%;扣除受限制现金后的现金短债比为2.41,长短期债务比5.41。净负债率较年初上升了7.88个百分点,至38.96%,处于40%以下的行业较低水平;此外资产负债率为58.95%,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4.58%。稳健的财务情况以及较低的杠杆率,能够让中海在当前环境下拥有更多购地机遇,为未来加速扩张打下基础。
??05 多元化
??租金收入达24.4亿
下半年将有10个项目投入运营
??2022上半年中海商业同样发展较快,期内新增七个运营商业物业,商业运营建筑面积增加
38
万平方米。2022上半年,中海地产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24.4亿元,同比上升7.5%。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为17.5亿元,同比上升0.7%,购物中心租金收入为6.4亿元,同比上升23.3%。下半年,中海地产还有十个项目投入运营,预计将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 71 万平方米。按照中海的规划,每年将在开发业务中投入90%左右的资源,商业将投入8%左右,剩余将尝试如养老产业、供应链管理等后天业务。通过将资源分配到经营性业务层面,同时也为中海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