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开户app¥外围平台

图片

[国家统计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2022-09-29 16:12:09来源:国家统计局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2-09-29
  • 报告类型:数据解读
  • 发布机构:国家统计局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主动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塑,收入分配结构持续调整,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领域蓬勃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有力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9.1:45.4:45.5调整为2021年的7.3:39.4:53.3。

??(一)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粮食安全基础巩固

??在中央“三农”政策支持和“三农”工作推动下,第一产业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增加值稳步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13—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年均产量6.6亿吨,肉蛋奶、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4.0%,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4.3%、5.6%、2.6%和3.5%。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乡村基础建设持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2013—2021年,共新增耕地灌溉面积713万公顷。据有关部门资料,2021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1],比2012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持续深化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推动下,第二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第二产业的新生力量。2013—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7%和9.2%,明显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年均6.4%的增速。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0.2%、3.8%,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2.3、1.1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逐渐崛起,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2013—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4%,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5.6%,比第二产业高16.4个百分点。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3%,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明显提升。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8%和3.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6和1.1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0804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比2014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随着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新增长点不断涌现。2016—2021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5%,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力推动民生改善。2020年,旅游及相关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628亿元、44945亿元、10735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01%、4.43%、1.06%。

??二、需求结构更趋协调,内需战略基点得以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结构不断优化,三大需求结构由2012年的51.1:46.2:2.7调整为2021年的54.5:43.0:2.6,拉动经济增长的协同性明显增强,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我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2013—2021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4.2%,比2012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值为53.2%,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消费支出更多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2013—2020年,实物社会转移[2]占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年平均值为36.9%,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由于实物社会转移逐年增加,2013—2020年,居民实际最终消费[3]占GDP比重年平均值为43.9%,比2012年提高3.1个百分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投资结构改善优化,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3—2021年,我国平均投资率为43.7%,比2012年回落2.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值为41.5%,比2012年回落0.6个百分点。投资率小幅下降的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3—2021年,住宅类资本形成总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呈下降趋势,住宅类投资更趋理性;知识产权产品资本形成总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稳步上升,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三)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2013—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值为5.4%,比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不断稳固,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规模再上新台阶;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汽车分别比上年增长9.3%、12.9%、104.6%,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服务贸易发展更加均衡。2021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3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较快。

??三、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区域新格局加速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欧洲杯开户app: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力推动各地区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

??(一)区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随着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地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从经济规模看,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9.2万亿元、25.0万亿元、24.0万亿元和5.6万亿元。按不变价核算,2013—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7.0%、7.5%、7.7%和4.7%,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区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980元、29650元、27798元和30518元,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的收入比,由2013年的1.70:1缩小至1.62:1,区域良性互动,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二)区域比较优势持续发挥,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2.1%,按不变价核算,比上年增长8.1%,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9%。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上升至2021年的22.0%,按不变价核算,2021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7%,高于全国GDP增速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9195元增加至2021年的62596元,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由1:1.87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