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科伟 谢杨春 俞倩倩 吴嘉茗 姚郑康 张家桦2022-03-07 12:43:52
??2021年是集中供地“元年”,也是全国供地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政策核心“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发布出让公告全年不得超过3次,实际间隔时间和出让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首次公告时,应公布本年度公告的发布时序安排。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实施“两集中”土地出让制度的22个重点城市,除包含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外,还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等18个二线城市。究竟集中供地会对2022年的商品住宅新增供应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2年是不是供应大年?新增供应高峰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从产品档次来看,哪些单价段产品会成为供应主力,是低档刚需、中档改善,亦或是高端豪宅?
??01
??2021年22城集中供地,总量高位回落
??季末集中放量(本节有删减)
??(一)2021年22城集中供地总量未破新高,不及2019年和2020年(本节有删减)
??纵观22城2015年以来年度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变动情况,2019年以前成交表现稳步增长,22城2019年全年成交量高达37202万平方米,4年间增长超100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量在4000万平方米左右;继2019年高点后成交涨势中止但土拍市场热度依旧,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仍保持36000万平方米以上高规模土地出让;2021年初22城全面开启集中供地,新政策强调了土拍市场的供求节奏,较之过去截然不同,或是房企对于新政仍需一定适应期,2021年成交表现不及过去两年,全年成交量收至33326万平方米,回归至2018年规模。
??(二)季末为供地高峰,5、6、9、12月单月供地量均突破4000万平(本节有删减)
??对比来看,2020年常规供应节奏,宅地成交较为均衡,在疫后楼市复苏以来,4-9月间月均成交在3000万平方米以上,四季度初的成交低位也有2500万平方米规模,12月的成交放量则是房企抢收回款回笼资金的表现。反观2021年,2月末集中供地政策入市以来,供地节奏出现明显高低点,体现到总量上即二季度和四季度为全年新增供应高峰,4月首批集中供地入市带动成交高热,二季度总成交量突破13000平方米。细化至月度走势,可以明显看出5、6、9、12月均为成交高位,单月成交总量突破4000万平方米。有高点即有相对应的低点,7月低位22城成交总建面仅202万平方米,较之年内高位总量相差20倍以上。细究规律,可以看出每个季度末是集中供地的重点入市期,相较政策入市前的土拍市场,现在的土地供应节奏更具有规律性,房企拿地更趋谨慎。
??02
??集中供地超八成项目2022年可上市
??供应高峰或将在二季度显现
??(一)过去两年50%项目拿地到开盘需要9.7个月,一线城市项目最慢
??首先,为了测算集中出让土地后未来潜在的供应高峰,我们将以往成交土地开工、销售时间段作为依据。通过整理过去两年(2019年-2020年)成交的地块的拿地时间、开工时间和开售时间,可以发现,22城中地块整体从拿地到开工、开售平均所需要时长分别为3.7个月和11.5个月。
??从拿地到开工来看,1/4项目拿地不足一个月就能快速开工,效率最高。1/2的项目拿地2.4个月内能够开工,而拿地到开工时间超过4.8个月,则周转速度慢于75%的项目。
??开工以后,1/4项目在4.1个月后就能达到开盘进度,1/2项目在6.3个月内达到开盘进度,但施工速率较慢的项目需要9.7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开盘水平。
??从拿地到开盘整体所需的时间来看,1/4项目在拿地接近7个月之后就进入了开盘阶段,速度相对较快,而有50%的项目在9.7个月内也能开盘,属于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有1/4以上的项目,需要长达13.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开盘,意味着拿地往往不能在年内实现销售,现金回流速度较慢,项目的盈利也会受到影响。
??细分至城市层面,首先22个城市拿地到开盘所需时长的中位数均在1年以内,但是不同城市的项目平均周转速度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第一梯队如天津、青岛、合肥等城市,过去两年成交的地块从拿地至开盘的时长中位数在8个月以内,一半以上项目在拿地8个月后可以入市,天津的中位数甚至仅需6.9个月,项目的周转速率相对较高;
??第二梯队包括无锡、长沙、厦门和北京等城市,拿地到开盘的时长中位数在8-10个月,也就是拿地后3个季度左右,项目即可入市,那么此类城市每年首轮集中供地的项目基本也可在年内开盘;
??第三梯队城市则包括福州、苏州、深圳、广州、上海等,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时长中位数在10个月以上,上海、武汉和广州甚至中位数接近12个月,周转速率较慢。
??值得一提的是,4个一线城市有3个位于此档位,可见一线城市的项目快周转的难度更大,现金回流需要更长的周期,因此对于房企而言,进入一线城市不仅需要面临更高的土地成本,还有更紧张的资金压力。
??(二)2021年集中供地仅21%项目已开工,首轮地块开工比例近四成
??在梳理完各城市过去两年土地平均开工、销售情况后,我们对2021年集中供地地块动工情况进行了细分。
??据CRIC统计,2021年22个集中供地的城市在3轮集中供地后合计成交了2111宗含宅用地,截止至2022年2月9日,仅有21%已经开工,另外八成地块仍尚未动工,且未开工地块中仍有7%处于动迁中或未动迁状态,尚未达到土地平整状态,此类地块2022年入市的可能性较小。
??从上一章节统计数据来看,22城市过去两年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平均时长和中位数市场分别为3.7个月和2.4个月,以此来看集中供地项目的开发进度有所下降,但也受到去年第二、三轮集中供地时间较晚以及春节假期刚刚过去的影响;此外,第二、三轮集中供地涌现出了大批城投公司拿地,此类项目未来城投与品牌房企合作开发的概率较大,寻求合作方也是导致项目开工速度放缓的因素之一。
??分批次来看,首轮集中供地主要集中于5-6月份,其中有37%的项目已经开工,在三轮里开工比例最高;但第二、三轮集中供地分别集中于9-10月、11-12月,由于成交时间已相对接近年末,开工比例非常低,尤其第三轮集中供地成交项目目前仅有3%的项目开工。
??细化到城市,根据集中供地项目的开工比例可大致分为4类:
??第一类北京、天津项目开工速度最快,目前分别有70%、56%的成交地块已经开工,且北京第一批成交的集中供应地块基本已经全部开工。
??第二类包括厦门、福州、无锡、青岛等6个城市,开工率达到三成以上,目前开工率在三成以上的城市共有8个;
??第三类城市包括宁波、苏州、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集中供地项目开工率在三成以下,但都已经有项目开工;
??第四类城市则暂未有集中供地的项目开工,推进较为缓慢。
??(三)22城2022年预期新增供应2.16亿平,半数以上城市将供求持稳
??根据22城过去项目开工、开售周期,以及2021年集中供地地块成交开工情况来看,22城2021年集中供地成交地块预计将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21609万平方米,较2021年22城供应总量小幅回落5%。供求基本持稳,与近三年成交面积均值进行对比,供求比持稳0.93,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分城市来看,武汉、重庆、上海预计供应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是供应量最高的TOP3城市;其次长沙、杭州、南京、广州、成都、济南、郑州、苏州等8个城市供应量在1000-1500万平方米;天津、深圳、北京、无锡、福州、厦门等供应量相对较低,不足600万平方米。
??与2021年对比,不同城市涨跌参半,上海、济南、宁波供应量大增,同比增幅超50%,南京、长春、武汉、广州等整体新增供应基本与2021年持平,涨跌幅不超过5%;北京、青岛、天津供应量预期回落,同比跌幅均在40%以上。
??从供求关系来看,我们选取了各城市2022年集中供地入市新增供应面积和其2019年-2021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均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宁波、长沙、郑州、苏州、广州、武汉、深圳、厦门、长春、合肥、重庆、成都、福州、杭州等半数以上城市供求比在0.8-1.2之间,整体呈现出供求持稳,上海供求比达到1.7,看似供过于求,但因市区供地稀缺,改善刚需购买力分化严重,供需错配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相较而言,沈阳、青岛、天津供求比均在0.5以下,供不应求加剧。
??(四)去年地块将在二三季度集中入市,四季度形成供应房源规模减少
??最后,根据22城过去项目开工、开售周期,以及2021年集中供地地块成交开工情况来看,CRIC对集中供地项目的入市时间进行了大致预判:按城市中位数水平计算,约仅5%的项目不能够在2022年上市,按城市75分位值水平计算则约22%的项目在2022年无法上市。
??所有项目按照城市开工、开盘的所需时间的中位数进行测算,2022年的第二、三季度是集中供地项目入市供应高峰,各占集中供地项目的31%左右,第一季度则主要将迎来首轮集中供地的项目入市,占比达24%,要到第四季度才能上市的项目较少,预计只有14%。
??其次,若按照75分位值的水平推算,在2022年内入市的项目中,分别有37%和40%的项目在第二、四季度入市,与第一、三季度形成明显的潮汐式供应。可以看出,无论按照哪一种水平推算,第二季度都将成为第一个集中入市的时间点。
??其次,若按照75分位值的水平推算,在2022年内入市的项目中,分别有37%和40%的项目在第二、四季度入市,与第一、三季度形成明显的潮汐式供应。可以看出,无论按照哪一种水平推算,第二季度都将成为第一个集中入市的时间点。
??按由于每个项目每次开盘体量由开发商自行调节,因此CRIC采用的是按项目数量计算占比(按中位数水平计算):
??长春、长沙、厦门有半数的项目能够在一季度入市:长春尤为明显,超过9成项目能够在一季度入市,主要是由于长春的首轮、二轮集中供地时间非常早,2021年6月长春就已经完成第二轮集中供地的出让,而第三轮集中供地成交的含宅地块非常少,主要供应集中于前两轮。但值得一提的是,东三省由于气候原因每年有3-4个月的停工时间,也会延迟项目的入市时间,若考虑这个因素,则长春大量项目应延迟至二季度入市。
??其次沈阳、北京、无锡、南京、济南、合肥等城市也有较多项目能够在第一、二季度入市,供应高峰预计在上半年;
??反之深圳、上海、成都、宁波、苏州则项目大多在第三、四季度入市,下半年市场供应量较高。
??若按照75分位值水平推算,则一季度可入市项目大幅减少,仅有北京、宁波、成都、福州、无锡和杭州6个城市有三成以上项目在一季度入市;广州、苏州、南京、深圳等7个城市下半年的供应量将大于上半年。
??按入市的时间来看,供应高峰在上半年的有重庆、长沙、杭州、南京、广州等14个城市,供应高峰在下半年的城市有武汉、上海、成都、苏州等8个城市,另外郑州和福州上下班年供应量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仅用项目周转入市需要的时间对未来项目入市体量进行计算,但由于不同项目的体量差异较大,一次性开盘全部入市的项目较少,且不同城市预售证发放规则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大部分城市单次可批的预售证体量在2-3万平方米左右,开盘也需要视市场和蓄客情况而定,入市体量仅供参考。
??03
??产品集中中低档
??厦门岛内供应弥补高端空白
??穗、青各档次供应平均(本节有删减)
??(一)22城集中出让地块近7成楼面价低于1万元/平,项目入市集中中低档
??总体来看,2021年22个集中供地城市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主要集中在小于等于1万元/平方米,其成交总建面达到了16950万平方米,占总量68.15%。其中低于5000元/平方米的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占比达到了39.29%。由此不难推断,若这些地块能在2022年形成集中供应,整体产品档次也将主要集中在中低档。
??不得不说,为了抑制土拍市场热度,诸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福州、成都、长沙、宁波、南京等部分城市在土地出让时便已明确未来项目上市的毛坯均价,我们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不同城市的房地价比,在合理建安成本的基础上对每宗地块的售价进行了预估,具体的假定条件和逻辑推理步骤如下:
??1、假定所有集中供地成交宅地将在0.5-1年内进入新房市场形成供应;
??2、依据过去3年每年城市新房成交均价和上一年土拍均价的相关性,合理推断出各城市2022年新房成交均价;
??3、每一宗宅地的未来入市价格,“限价地”以既定的新房限制预售价格为准,未限价地则根据全市已入市宅地的地价房价比推理;
??4、对比各城市2022年新房成交均价,根据未来入市的新房供应房源的单价端结构,将入市产品分为低档刚需(预售价格小于城市均价的0.8倍)、中档改善(预售价格大于等于城市均价的0.8倍,小于城市均价的1.5倍)和高档(预售价格大于等于城市均价的1.5倍)三个档次。
??若2022年开工工期和拿证速度无延迟,可顺利入市,那不同城市的供应产品档次分布大体呈现出如下特征:
??(二)低档:京沪渝汉为代表,上海未来供应房源半数以上低于市均价六成(略)
??(三)中低档:深杭苏等9城供应主力低于市均价,兼顾郊区刚需和市区改善
??从预测的结构数据来看,在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未来新房供应低档和中档并重的城市占比最大。包括深圳、福州、宁波、杭州、南京、苏州等9个城市预计未来供应中低档刚需和中档改善均将占较大比重。
??苏州、福州、宁波和杭州刚需和刚改比例相当。这四个城市预计2022年新增住房供应中低档刚需(单价小于市均价60%)和中档入门级改善(单价介于市均价80%至100%之间)占比相当。如杭州上述二者占比分别为20%和19%;苏州上述二者占比分别为27%和24%。
??天津、沈阳、深圳和济南高水平刚需和改善占比最大。以深圳为例,预计2022年新增住房供应中单价介于市均价0.6倍至0.8倍和1.2倍和1.5倍占比分别为23%和21%。
??这一类城市集中供地地块分布普遍兼顾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符合上述单价段占比所呈现的结构。以福州、杭州和南京为例,中心城区中档改善地块数量略高于郊区新城低档刚需地块,总宅地建筑面积则大体相当。
??从具体成交的典型宅地来看,以杭州为例出让宅地呈中低档并重态势。2021年12月出让的宅地中,拱墅区两宗宅地均限价4.7万元/平方米,未来入市单价预计将处在市均价1.2倍至1.5倍之间。而临安区成交的滨湖新区宅地,限价2.4万元/平方米,未来入市单价预计将低于市均价80%。
??(四)中档:成都、合肥等供应主力集中中档,入市后改善产品占比将上升
??根据对比各地块未来入市价格和城市均价,郑州、长沙、合肥、无锡等内陆城市和长春共计6个城市2022年新增新房供应将以中档改善为主。
??6个城市从单价段来看,未来新房供应均高度集中于中档改善。尤为突出的是长沙和合肥,经测算两城2021年成交宅地中超过7成将于未来以中档改善产品入市。其中合肥未来新增供应中预计占比45%为介于市均价1倍至1.2倍的中档改善产品。长沙则以刚改为主,占比37%的新增供应将为介于市均价0.8倍至1倍的入门级改善产品,中档改善产品中另外两档占比为21%,略低于前者但远高于其他档产品。
??结合重点地块来看,这一类城市中档宅地普遍位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新城,与上海、武汉等低档产品为主城市的新城不同。如成都秦皇寺TF(07)地块、合肥[2021]27号地块和长沙[2021]036号地块分别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和长沙滨江新城。
??对比2021年新房成交结构,2022年新增供应后预计将使上述6城实现产品升级。横向来看由低档刚需向中档改善升级,纵向来看中档改善产品占比上升。
??以成都为例,2021年新房成交中单价介于市均价0.6倍至1.2倍之间的三档产品占比最为突出。基于对2022年新房供应的推断,占比最多的三档产品升级至单价介于市均价0.8倍至1.5倍之间。同时,这三档产品纵向对比2021年占比均上升4pcts。即2022年宅地入市新城供应后,成都将实现新房产品升级,中档改善产品占比上升。
??(五)中高档:厦门岛内供地增加带动产品档次升级,刚需逐步过渡刚改(略)
??(六)高-中-低档:穗、青等各档次供应“雨露均沾”覆盖多层次置业需求
??除了上述有明显供应侧重点的城市之外,还有部分城市诸如广州、青岛等,地价参差不齐,因而使得整体未来供应产品档次分布也相对平均,低、中、高档“雨露均沾”,每个产品档次分布占比均在30%左右。两城集中供地的入市项目售价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以青岛为例,集中拍地之前土地市场并不透明,本土房企拿地有优势,从房地价比来看,房企利润空间仍较为丰厚,而从2021年集中供地情况来看,主城区和近郊区皆有宅地成交,地价呈“阶梯式”分布:城阳区和胶南市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皆突破250万平方米,占据成交“大头”,但地价相对低廉,成交楼面价皆在3500元/平方米以下,主城区市南、崂山地价均破1万元/平方米,不过累计宅地成交量不足100万平方米,这样的涉宅用地成交结构也使得青岛地价整体保持平稳。
??对比青岛2021年新房成交结构,供应和成交整体适配度较高:2021年整体新房成交以中低档为主,大于等于城市均价0.6倍,小于0.8倍的低档刚需产品占比达28%,而我们预估的2022年供应结构中,大于等于城市均价0.8倍,小于1倍中档改善产品占比达27%,基本可以满足刚需刚改的置业需求,而伴随着主城区供地增加,整体高端改善盘的供应量预期会稳步上升。
??
??04
??总结:预计二、四季度新房集中入市
??供应规模降5%约2.2亿平且以中低档为主(本节有删减)
??上文我们着力聚焦了22个集中供地城市,以过去项目开工、开售周期,以及2021年集中供地地块成交开工情况对2022年各城市新增供应面积、供应节奏和供应产品档次三个层面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2021年供地总量微降且仅2成项目已开工,多集中首轮地块
??从2021年22城集中供地成交情况来看,总量未破新高,全年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收至33326万平方米,不及2019年和2020年,回归至2018年规模。
??按照过去几年历史经验,1/4项目在拿地接近7个月之后就进入了开盘阶段,速度相对较快,而有50%的项目在9.7个月内也能开盘,属于正常水平。
??据CRIC统计,2021年22个集中供地的城市在3轮集中供地后合计成交了2111宗含宅用地,截止至2022年2月9日,仅有21%已经开工,另外八成地块仍尚未动工,且未开工地块中仍有7%处于动迁中或未动迁状态,尚未达到土地平整状态,此类地块2022年入市的可能性较小。
??分批次来看,首轮集中供地主要集中于5-6月份,其中有37%的项目已经开工,在三轮里开工比例最高;但第二、三轮集中供地分别集中于9-10月、11-12月,由于成交时间已相对接近年末,开工比例非常低,尤其第三轮集中供地成交项目目前仅有3%的项目开工。
??(二)2022年预期新增供应2.16亿平,同比微降5%,多数城市供求持稳
??根据22城过去项目开工、开售周期,以及2021年集中供地地块成交开工情况来看,22城2021年集中供地成交地块预计将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21609万平方米,较2021年22城供应总量小幅回落5%。供求基本持稳,与近三年成交面积均值进行对比,供求比持稳0.93,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分城市来看,武汉、重庆、上海预计供应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是供应量最高的TOP3城市;其次长沙、杭州、南京、广州、成都、济南、郑州、苏州等8个城市供应量在1000-1500万平方米;天津、深圳、北京、无锡、福州、厦门等供应量相对较低,不足600万平方米。
??从供求关系来看,宁波、长沙、郑州、苏州、广州、武汉、深圳、厦门、长春、合肥、重庆、成都、福州、杭州等半数以上城市供求比在0.8-1.2之间,整体呈现出供求持稳,上海供求比达到1.7,看似供过于求,但因市区供地稀缺,改善刚需购买力分化严重,供需错配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相较而言,沈阳、青岛、天津供求比均在0.5以下,供不应求加剧。
??(三)2022年第二季度将迎来项目入市高峰,8城市供应高峰在下半年(略)
??(四)地价锚定房价,19个城市将以中低档产品为供应主力
??总体来看,目前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之下,整体房、地价趋稳,为了抑制土拍市场热度,诸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福州、成都、长沙、宁波、南京等部分城市在土地出让时便已明确未来项目上市的毛坯均价,以地价锚定房价,锁定房企利润空间,保证房价涨幅可控。
??据CRIC监测,2021年22个集中供地城市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主要集中在小于等于1万元/平方米,其成交总建面达到了16950万平方米,占总量68.15%。其中低于5000元/平方米的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占比达到了39.29%。由此不难推断,若这些地块能在2022年形成集中供应,22城中有19城的主力产品档次集中在中低档。
具体来看,北京、上海、武汉、重庆以低档为供应主力,即入市新房均价低于全市均价的80%,多数新房价格低于均价的60%。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天津、深圳、沈阳、福州、济南等9城主力供应中低档产品,兼顾郊区刚需和市区改善。无锡、成都、合肥、长沙、郑州、长春等供应集中在中档产品,尤为突出的是长沙和合肥,经测算两城2021年成交宅地中超过7成将于未来以中档改善产品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