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2024-02-02 10:49:40 来源:财政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2月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出席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并答记者问。现将文字实录摘录如下:
??一、情况介绍阶段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先生,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先生,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先生。
??下面,先请王部长介绍情况。
??王东伟: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今天我特别高兴能来到这里,首先向大家通报2023年的财政收支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宏观调整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二是财政支出持续加力。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年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2023年年初及早就明确了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税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税费负担,精准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
??四是专项债政策效能进一步发挥。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是3.8万亿元,优先支持成熟度比较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聚焦重点,不“撒胡椒面”。扩大了专项债券的投资领域,2023年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大到11个;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拓展了,扩大至15个方面,同时加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防范风险底线进一步筑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欧洲杯开户app:地方政府债务,推动制定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抓实抓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10.29万亿元。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政策,向“三保”支出压力较大、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同时,引导省级下沉财力,共同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具体的2024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来进行细化完善,我们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审查批准。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我就先介绍到这儿。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谢谢!
??二、媒体提问阶段
??路透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我想问一下,今年财政收支的形势怎么判断?财政政策怎么有效支持经济的复苏?谢谢。
??王东伟:谢谢路透社记者的提问。正如刚才您所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明确部署,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所谓适度加力,主要是四点:一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提质增效,就是要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这六个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关键处,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实现更高效益。
??重点主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实际是“七个着力”:
??一是着力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解决好基础产品、核心技术、关键软件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产业新赛道。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主要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发力。从投资看,要扩大有效益投资。今年将用好相关国债资金,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从消费看,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2024年将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推动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新的增长点,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
??三是着力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落实我们常说的“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四是着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创业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保障。同时加强“三保”支出的预算管理和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的底线。
??五是着力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就是将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范围扩大到全国,实现全覆盖。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这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要用好中央财政的衔接资金,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
??六是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支持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财税政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支持力度。
??七是着力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2023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289.9亿元,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另外,主要是哪些市场主体在受益,2024年又有哪些新的考虑?谢谢。
??王建凡: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按照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加持续的要求,我们统筹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进一步突出前瞻性、连续性、精准性,对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一批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一方面,分批次延续优化70余项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年初及早明确延续和优化部分到期税费优惠政策,下半年又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一批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大部分政策直接延续到2027年底,这些政策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需求双向发力,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促增收扩消费保民生,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一方面,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新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实施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负担;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交易给予税费优惠,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新增的减税降费大约是1.57万亿元,办理的留抵退税大约是6500亿元。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将近9500亿元,占总规模的42.6%,这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最高的行业。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规模约1.43万亿元,占比是64%,是受益最明显的。
??2024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们也关注到,财政部近期出台了《欧洲杯开户app: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请问财政部在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侯俊明:感谢你对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正如你所说,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数据资产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的要求。
??与传统资产类型相比,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资产,具有可复制、非排他等特性,这就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先后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近期,又制定出台了《欧洲杯开户app: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针对数据资产开发利用、价值评估、收益分配、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是促进数据资产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更好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规范数据资产的登记、存储、使用、披露、处置等环节,构建起清晰、完整的数据资产管理路径,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更好发挥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是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鼓励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资产有效供给,加大数据资产信息的公开和披露力度,提高数据资产流转透明度。支持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等数据富集行业,探索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模式。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三是确保数据资产合规安全使用。推动加强对数据资产的监测监督,用好先进技术,严格防范数据资产泄露、损毁、丢失等管理风险。同时,在数据资产评估、交易等环节,设置合理的程序,严防虚增数据资产价值。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着力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今年政府支出将增加,在去年前几个月,财政支出实际上有所收缩,今年将如何安排财政支出以及债券发行节奏?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提前下达的额度是多少,与去年相比如何?谢谢。
??李先忠:谢谢你的提问。你刚才的提问实际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支出安排,一个是政府债券发行安排。
??欧洲杯开户app:财政支出安排。你刚才提到,去年前几个月财政支出有所收缩,实际上,去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0.58万亿元,增长了5.8%。应该说,去年前5个月财政支出的力度是大的、进度是快的。去年6、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2022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额支出,抬高了基数,使去年6、7月份增幅有所回落,这是在预期之内的,不存在财政支出收缩的情况。从去年全年看,正如刚才王东伟副部长讲的,去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了2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应该说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至于今年具体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刚才王东伟副部长也讲了,我们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来细化完善,后续还要按照程序报全国人大批准之后才能对外公布。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的是,2024年我们将持续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的强度。
??欧洲杯开户app:政府债券的发行安排。国债方面,我们将在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拟靠前安排发行,为保障必要的支出强度提供支撑。地方债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规定,2019年以来,财政部就建立健全了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地方完善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拨付。我们统计了一下,从2019年这项制度建立以来,到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分别向各地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是1.39万亿元、2.85万亿元、2.36万亿元、1.79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合计超过11万亿元。2023年12月,财政部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后,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我就汇报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我想请问,国家财政如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还有哪些新的举措,也想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王东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家财政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我们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财力有力的保障下,大家知道,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建设,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想从两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方面,在政策的取向上,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二是注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要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迭代,落实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初期应用瓶颈。三是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四是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这方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改革试点,一个是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另一个是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
??第二方面,在经费使用上,要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这方面要做到“四强”:一是强基础。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强攻关。大力支持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三是强力量。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强效能。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三农”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粮食安全则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请问财政在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下一步还将怎么发力?谢谢。
??李先忠:谢谢你的提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财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为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具体讲,中央财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围绕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优化政策供给。一是优化调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政策。比如,设立粮油生产保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稻谷集中育秧设施的建设,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二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安排920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启动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支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不断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补贴,加大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到全国所有的产粮大县。四是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启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的贷款贴息试点。
??另一方面,围绕粮食生产关键节点强化资金支持。一是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点,为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种粮成本,安排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100亿元。二是为做好夏粮小麦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安排16亿元支持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三是为应对河南等地的“烂场雨”和华北、东北局部地区的台风、洪涝灾害的影响,加速下拨救灾资金,支持小麦抢收烘干和灾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有效减少粮食因灾损失。四是在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安排24亿元支持北方重点地区实施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作业,助力秋粮增产丰收。
??2024年,中央财政将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持续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强化对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就讲这些,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对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养老金制度能否持续有所担忧。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回应?谢谢。
??侯俊明: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有所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养老金的发放,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百姓福祉。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是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中央部署,这项制度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2023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达到2716亿元,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通过落实上述措施,近几年基金收支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还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养老服务项目,出台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让老年人有了“养老钱”,还能够享受买得起、用得好的养老服务。
??202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管好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健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记者:我们知道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非常重要,请问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2024年如何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效能?
??王建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欧洲杯开户app: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树立了绩效理念,有效提升了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2023年,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补齐工作短板,提升重点环节工作质效。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对中央部门新增和到期延续的重大项目,以及新设立的转移支付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在实现中央部门项目支出、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指导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加强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审核,提高绩效目标的设定质量。
??三是加大绩效监控力度。预算执行中,依托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绩效监控,分析重点项目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纠正绩效运行偏差和资金管理漏洞。
??四是提升绩效评价质效。组织对中央部门项目支出、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全面开展绩效自评。按照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等原则,组织对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52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
??五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2023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得分较低的中央本级项目,按照一定幅度分档压减支出。对绩效较差的地区,还适当减少了转移支付的资金安排。
??六是做好绩效信息报告和公开。将有关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全国人大报告。结合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组织中央部门公开811个项目绩效目标、745个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按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关注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部署,请问财政部做了哪些工作?今年还有哪些政策考虑?谢谢。
??王东伟: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市场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由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3年,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中央财政对投保企业保费的80%给予补贴,累计支持了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应用。
??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中央财政制造业专项资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力度,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安排30亿元支持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首批择优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引导地方加强政策统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力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到2023年底,带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万余家。同时,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到去年底,中小基金已累计投资36支子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达到477.6亿元,其中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金额占比达到70%以上。
??2024年,财政部将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增信撬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开拓,有力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想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北京调整优化通州区商品住房销售政策
2024-02-18深化“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职住平衡。住建部:推动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给,部署第二批项目筹备
2024-02-18各地要抓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加快完善“1+N+X”的政策体系。2023第四季度房企信用状况报告发布
2024-02-04房企不良信用信息数量同环比均增,债务违约情况有所好转。云南: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4-02-04着力推动住房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北京: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4-02-02着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河南: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2024-02-02分类有序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四川: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02-02发挥好有效益的投资的支撑作用,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等工作。成都:2023年12月国家专项借款项目交付率达到85%
2024-02-02恒大项目交付率达到83%。
- 10:54
- 10:51
- 10:49
- 10:18
- 10:16
- 10:05
- 10:05
- 09:54
- 09:52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