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14:09:52来源:中房网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 薛峰
我们是从设计角度,刚才叶总是从管理的角度,可能从设计的角度更加具体。这次的研讨会我希望我们覆盖得更全面一点,从设计角度必须落地。从开发角度可能有管理、有攻关,我们可能讲得偏于技术一点。
我们把产品线的研究归成了几类,首先第一要在土地获得的时候,比如我们要把土地获得之前是哪一个区域的规划要点要首先分出来,所以第一类就是土地获得,不是说我们要去研究公司获得的方式,而是研究公司拿到地之后,必须要做的规划的技术要点,甚至在没有规划条件的情况下的技术要点,我们必须要归纳出来,公司战略应该是像叶总他们公司去讨论的,产品类型是我们要定下来的,很具体的要点、特征都要列出来。消费人群也是要做的,还有很重要的是技术措施,包括规划的技术措施,还有适用技术的技术措施。还有产品价值估量,要把成本控制住,还有产品价值要估量清楚,要跟其他专业或者工种配合起来。
我们在产品类型里分成几种,快销产品、蓄值产品、特色产品、附加增值产品。比如绿色技术、适老技术都要分清楚。我举个例子,土地获得是这样来定的,城市新区型一类、新区型二类、中心街坊型住区、中心综合型住区。我拿了一个边缘性住区,我突然想做3.0的容积率,这个成立不成立?其实这个已经在土地获得的时候就完成了,这种研究是我们在做了大量的项目之后,从各个规划条件里总结出来,在全国像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况。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共性,不管是一类城市、二类城市还是三类城市,规划的区域性定位是差不多的,基本条件也是差不多的。从拿地的时候,从规划角度要定一个大的原则出来。
从公司战略定位,如果讨论一个方案到底是经济适用批量策略,还是像陈总他们做的是科技支撑策略,像恒大这种就是批量,像MOMA就是做科技支撑类的,还有一类就做高端的。我们根据这种情况定地区分类,根据几个大类的城市情况分为几个区域的分类,分类之后最后要定产品的对应关系。在适用技术措施里有规划技术措施、有绿色技术措施、适用技术措施和智能技术措施,从设计角度最后会给一个建议书,我们能干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对拿的这个地块应该怎么来做,这是从设计角度的标准化。
产品价值估量,分为土地价值、产品价值、技术价值、管理价值。
前面是说我们怎么去分类、怎么研究,或者形成我们设计标准的建议书。
住宅类产品分类与产品特征。从住宅角度分了20种产品的品种,全国所有的类型我们给分出20个,从独户到联排,到多层的复合,到6到11层,到12到18层,19到32层,百米以下有多少种有可能的产品,我们全部把它分类,超高层算另外一种。之后我们要找出对应关系来,要填空打分制,从里边择,要找出产品跟套型、跟单元的套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打个比方,我是什么样的产品类型,一梯是几户,这个几户里边面积的区间大概是多少,基本上全部能从对应关系里直接确定下来,不可能再出现说有的设计公司明明出来很大的户型或很小的户型,跟一梯几户的关系对应不上。
消费群体分类,我们简单的用收入的方式给固定下来。但最重要的是产品线要找出三个类型的关系,有住区、产品跟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五类住区容积率的情况、产品类型的情况形成对应关系。规划类型也有一个表,这个表主要针对的是六个大类,第一是规划里面的交通,交通里边又分车行、步行、入口,对应的容积率情况对应的要点都要列出来,是什么样的容积率,基本在哪个地区,对应出来交通的要点,比如人口很多是标准化,要什么样的容积率就会有什么样的入口。还有供电配套,什么样的容积率、什么样的类型供电配套基本是一致的,从市场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配多大的会所、配多少的商业、配多少商业街,跟交通路网和区域都是有关系的,有容量关系。
再有一点是空间布局,什么样的容积率只有几类空间布局的方法。举个例子,3.0的容积率,自然就是高层高密度的。1.5的容积率,是低密度的,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低密度。
还有适老技术,现在适老技术到底有多少,一般是室内的,居住环境里面、居住的室外空间里还有很多,都要列出来。比如住博会的明日之家,主题就是“绿色适老”,实际上主题应该叫“适老”,一开始给我们强调的是户内空间,但是我们这次在做说明的时候,特地把户外空间给列了进去,户外空间从城市走到组团,到单元的门口,到上电梯,到你家门口,这个系列都应该是适老的。甚至你从家里出来,到环境空间,是不是有无障碍通道,是不是哪块有应急的,电梯是什么情况,都应该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我们还单列了一个降噪防扰的技术体系,也是根据想做什么类型的产品,都有什么样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形成标准化。
我们下一次讨论可能不只是1.5容积率,可能是2.0到2.5的,3.0以上,各自的情况是不相同的。这一次我们自己中建的设计体系给的我们现在1.5产品类型的体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给出了一些特征,这个体系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如果容积率1.5以下,最重要的是强调户外的庭院空间、露台空间,类型包括有庭院式的各种独户组合、接地组合、拼爹组合、平台型花园洋房、平台型独户等等,每年都会有变化,两年基本上翻一盘。比如2.0到2.5的情况是什么样的,3.0到3.5的情况,高层高密度了,应该是什么样的控制要点,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和产品的角度来说。
这些工作也不是我们自己去做的,我们做不了,我们需要像叶总这样的公司来配合。要做很多,然后来挑,最后确定下来十个,不管我们的设计公司也好,我们自己的开发商也好,在此基础上已经过滤了,可能刚才叶总说的最痛苦的就是建库、建模,花的力气也最大,因为必须要见到东西才能起作用。
我可以给大家稍微看一下,有独户型的,甚至还有拆的,就是三层的房子拆成150平米左右的拆分型的,当然大家看着是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都是从市场上拿来所有的材料之后拆,拆完了看哪个好,能卖出去自然就有它的道理,万科有,龙湖也有,但是有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毛病,我们通过专业人员把户型、产品确定下来。还有一二层叠加的,还有从第二层又推上去,有一个推拉空间的,但是光说产品没有用,要把它落地、展示出来。有各种各样的,最后我们挑出几种来深化。还有花园洋房的,还有类似这种花园洋房拆的,这样就保证了这个产品说的时候是务实的,能够看到东西,但是支持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市场调研,要把东西拿上来,这些东西的意向不是固定的,一两年就要换。所以说建模是最困难的,因为是动态的。比如这个一梯一户的是万科比较经典的。这次住博会里展示的是小户型,同时还有适老,我们这次做完了,发现市场调研是有的,因为80平米小三房,70平米特别小的小功能三房,这在将来很有可能是非常好的状态。
从设计角度要更加落地,如果不落地就只是一个概念。从设计的角度必须首先是规划,从技术要点上是怎么做的,从产品的估值跟升值上是怎么做的,还有一点是大量在基础资料积累的情况下,要把它落地是怎么做的。最后我们列那个表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你拿了什么地,就挑什么样的东西。这两年你可能这么挑,下两年又换了一波,但是基础的东西每两年都在换,意向和造型也是跟着时间是有变化的,最后像叶总他们配的,要变成一个看得懂的东西。
我用很短的时间把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很具体的怎么去研究,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不一定对,但是可能很具体。今天是个讨论会,我们我开了很多次技术研讨会,只是针对将来开发企业跟设计企业、策划企业的技术补充,目的就是讨论实实在在的东西、讨论实实在在的东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