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文章从两种文化肌理的叠合与冲突的应对、场所精神核心的树立、功能进行匹配性转换、空间改造等方面来说明旧城改造中商业街区的规划理念与手法。
商业街区,或者街区式商业,又被称为Block街区,是一个从国外引入的概念。它起源于意大利,流行于英国、法国等欧洲的广大地区。街区式商业的形态以及它引导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引入中国后,往往被当作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和精神场所。
传统肌理片区的改造,往往同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职责。而城市肌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商业街区化改造中,需要得到比较严格的保护,但这又会与我们上面提到的“重构”互相矛盾。因此,在“保护”与“重构”的矛盾下,匹配性的功能转换,是平衡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方法。
商业街与商业街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街可以依托于城市磁极而存在,而商业街区需要树立自身的磁极。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指向性特别强,权力中心(比如皇权)是这个城市最强的磁极,整个城市以其为核心进行秩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