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本文通过对居住区调研,分析归纳出一些问题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一些有关廉租房居民与商品房居民混居的策略,旨在改善其在整个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我国住宅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福利分房走向个人购房,土地和住房商品化。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阶层分化逐步显现,城市居住空间中不同阶层的居民之间的分化隔离现象也日趋明显。
现阶段,北京廉租房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类是独立成区的建设,另一类是配建在普通商品房居住区中。北京独立成区的廉租房楼盘主要分布在四环和五环周围,且五环以外的居多,距离市区较远,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
日本早在1951 年就颁布《日本公营住宅法》,该法的宗旨是“以低廉房租向住房困难的低收入者提供住宅”,并且规定房源可以通过政府自建、购买、租借等方式提供。国家要对地方政府的公营住宅事业提供财政、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的模式提出了一些策略。即在公共住宅项目中,为解决贫困居民集中的现象,采取两种方法。第一,分散法,即划分将要开发的公共住宅单元,形成各种小组团。
社会网络关系到廉租房居民在社会生活中是否拥有和其他人同样平等的地位和社会资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居住区规划中,廉租房往往位于最不利的位置,例如:紧邻车库出入口、高压线,或是运动场等。同时,廉租房的位置远离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并且与商品房有道路相隔或者是有独立的出入口。在外观和质量方面,廉租房的立面与商品房相差很大,使人在视觉上轻易就能够分辨出二者,直接产生了空间隔离。
中国现阶段的住房仍处在形成和发育的阶段,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同已经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很强的优势,有利于住房体制改革推行。因此,混居模式在我国存在很大的可行性,通过合理的配建廉租房的模式,可以使混居变成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