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编辑部 CRIC研究 2023-12-14 09:42:29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很多新提法,传递了重要信号。
??从明年的宏观经济总基调来看。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这预示着明年整体宏观政策基调更积极。对房地产来说,我们认为,2024年房地产政策宽松主基调不变,供给与需求两端支持均有加力空间。
??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市场所看重,是预判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的表述来看,有以下几大重点:
??1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会议定下的明年宏观经济总基调,和去年相比增加了“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这说明明年整体宏观政策基调会更加的积极,且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新旧动能转换衔接问题,摈弃旧动能、破除旧模式要建立在新动能、新模式逐步建立的基础上,不能急于求成、“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
??推及房地产领域,构建和过渡到发展新模式并非朝夕之功,在此之前,市场要稳住,风险处置节奏要把握好,进而稳妥过渡至新阶段。
??2
??化解行业风险仍是首要任务
??会议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房地产归入化解风险板块,并列于三类风险之首,表明化解行业风险仍是明年首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让房地产行业回到平稳发展轨道,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外溢,2024年,房地产政策宽松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发力稳主体、稳需求。
??供给端,表述由去年的“防范化解头部房企风险”变为“一视同仁”、“不同所有制”,意即保主体覆盖范围有所扩大,民营房企有望获得增量支持,这一点从近期金融机构纷纷召开房企座谈会,参会企业多为民营房企甚至包含部分出险企业,以及11月几大主要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300亿元开发贷款中已可见端倪。需求端,通过保交付、保就业进一步稳定收入预期和强化购房信心,在各种限制性调控措施陆续退出同时,财税刺激尚未发力、信贷政策也有加码空间。
??3
??“三大工程”是工作重点抓手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4月、7月两次政治局会议对“三大工程”做出重要部署,7月,国务院发文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8月,国常会审议通过《欧洲杯开户app: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10-11月,住建部领导带队赴上海、南昌、厦门、成都等多地开展“三大工程”专题调研。
??不过受制于资金来源和规划,“城中村改造”规模和替代效应难及当年棚改货币化安置,保障房性住房建设基本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三大工程”既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引擎,也是构建新发展模式、形成多元住房供给体系的关键一环。预计2024年,中央将加大对“三大工程”金融支持力度,譬如由央行投放补充抵押贷款,为其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解决资金这一主要掣肘,“三大工程”项目有望加速落地。
??从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相关表述可以看到,早在2021年就已提出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什么是发展新模式?2023年11月,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接受专访时曾释明其内涵: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好房子好在哪儿?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让群众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又放心安心。
??在体制机制上,一个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再一个是,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在抓落实上,要实施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同时,还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由此可见,未来基础性制度的完善也将围绕这些要素展开,土地供给层面,根据人口增减情况动态调节用地指标,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等;住房供给层面,以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改善有商品、刚需有保障”住房供给新格局,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要,规范租赁市场发展,优化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及相应资金监管模式等均是题中之意;房企经营层面,转向拼品质、拼科技、拼服务等。
??202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以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行业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为分水岭,房地产政策力度逐渐转向“托举并用”,需求端,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接连落地,核心城市开启“四限”松绑潮,供给端,“三个不低于”、“房企白名单”等纾困措施相继提出。
??展望2024年,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有望从三方面发力:
??第一,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是住房多元供给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题中之意。
??第二,落实供给端金融支持,落地执行细则让“三个不低于”、“融资三支箭”、“房企白名单”等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第三,下调住房交易税费,比如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或改善住房,减免契税、缩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征免年限等,通过人才补贴、新市民、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等财税激励措施,稳需求进而稳市场。
??与此同时,地方限制性政策可以进一步优化,一线及部分强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尚有松绑空间。一线城市政策或将精细化调整,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长沙、西安、苏州、天津等调控政策还有所保留,可以全面放开限购、限售,下调商贷首付比例,放宽限价鼓励“优质优价”等均是可选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房地产三大任务
2023-12-13将化解房地产风险放在首位,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银行房企密集座谈,说明了什么?
2023-12-12摸底融资需求,改善融资环境。百强房企销售降幅继续扩大,12月或迎改善
2023-12-07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投资意愿尚无起色。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地方财政影响如何?财政部回应了
2023-12-06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可控。上海今年第12批次集中供应楼盘公布:19个项目共5247套房源将上市
2023-12-05本次将上市19个商品住房项目,涉及悦云华庭、云悦名庭、映翠轩、奉发右岸晶邸等,共55.8万平方米,合计5247套。万科1-11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431.4亿元
2023-12-051~11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209.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431.4亿元,同比下降9.03%。雅居乐:1-11月实现预售金额约419.2亿元,同比下降31.7%
2023-12-05截至2023年11月末,雅居乐集团累计实现预售金额约419.2亿元,同比下降31.7%;对应销售的建筑面积为281.2万平方米,平均价为每平方米14910元。正荣地产1-11月实现合约销售额144.81亿元
2023-12-052023年1-11月,正荣地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为144.81亿元,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为96.17万平方米。
- 09:36
- 09:35
- 09:33
- 09:24
- 09:22
- 09:18
- 09:16
- 08:45
- 08:32
- 08:14
- 2023-12-13 12:21:46
- 2023-12-13 12:04:30
- 2023-12-13 12:02:05
- 2023-12-13 11:53:13
- 2023-12-13 11:16:15
- 2023-12-13 11:05:14
- 2023-12-13 10:59:47
- 2023-12-13 10:38:54
- 2023-12-13 10:35:24
- 2023-12-13 10:31:34
- 2023-12-13 10:26:08
- 2023-12-13 10:24:44
- 2023-12-13 10:23:20
- 2023-12-13 10:08:43
- 2023-12-13 10:06:16
- 2023-12-13 10:05:40
- 2023-12-13 09:59:18
- 2023-12-13 09:35:28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